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计划(GOI),自2021年7月以来已累计吸引了近100家企业参与其中,并入选商务部第五批制度创新案例。近日,记者来到了丹纳赫旗下的生物技术公司思拓凡的中国科创中心,这里在去年成为了浦东GOI“朋友圈”中的一员,来看看他们是如何用新质生产力赋能生物医药的?
“数字之桥”连起专家与客户
面对一台精密的机器需要紧急修复,客户如何即刻获得技术专家的支持?
在思拓凡中国科创中心内,工程师向记者展示了他们的“秘籍”——一副AR眼镜与一台电脑。
圆圆的黑色头箍,在右耳位置处连接一个小型屏幕,通过声控即可操作。记者现场体验了一番其中的AR眼镜,只花了5分钟就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快速学会了它的基础用法。
在思拓凡全球首个数字化远程服务平台上,只要客户戴上AR眼镜,专家就可以在另一台相连的电脑上,通过眼镜自带的摄像头,看到客户“眼前”的设备画面,快速判定需要修复的地方并进行实时指导,相当于“手把手”教学。
“数字化远程服务平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快速响应、精确诊断和高效修复三个方面,全流程地提升服务效率与客户的服务体验。”思拓凡数字化远程服务中心负责人李浩介绍,“我们服务平台的工程师平均服务年限都在10年以上,大家可以全天候在线,进行及时响应。同时,基于工业物联网技术打造的数字化服务平台OptiRun Connect,我们在保证客户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并结合我们全球十几万台设备的综合信息,进行精确诊断。”
通过《全球生物制药弹性指数》调研,思拓凡发现中国的医药客户对于数字化技术的接受程度非常高,数字化智能服务平台的推出不仅是思拓凡为了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需要,更是为了满足中国生物医药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智能制造推动新质生产力
设备数智化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可进一步推动以科技为引领的新质生产力。多年来,思拓凡一直在这个领域深耕。
总部位于武汉的鼎康生物引进了思拓凡全球首个模块化工厂(KUBio),搭载自动化生产平台,助力鼎康生物服务全球市场。
“整个工厂的硬件、软件、系统符合欧美的要求,我们企业的定位是全球客户,因此跟思拓凡合作可以引进它的技术平台,快速达到国际质量标准。”鼎康生物总裁魏建中博士说。
运营成本降低、生产成功率提高,是引进思拓凡的生物制药模块化工厂(KUBio)后最为明显的优势。
魏建中举了个例子:“比如建一次性的发酵体系工厂,用传统方法可能需要三年时间,而与思拓凡合作,只需要18个月。完整的生物医药生产过程不仅时间很长,而且过程复杂,思拓凡的数字化管理可以监控全程,降低生产失败的可能性。工期的缩短、工厂面积的减少、生产成功率的提高等各个方面都降低了我们的运营成本。”
思拓凡中国总裁李蕾介绍,丹纳赫对于生物科技领域的布局起步于2015年丹纳赫对颇尔过滤器的并购,2019年,丹纳赫宣布对GE医疗生命科学的生物制药部进行并购,其与颇尔生命科学业务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如今的思拓凡。
“新质生产力代表着高质量、高效能、高技术等一系列特点,这非常符合思拓凡的‘人设’。”李蕾说,“生物药行业本身就是新质生产力的一个代表,思拓凡中国科创中心正是我们着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动体现,中心的‘大门’向大家敞开,欢迎客户企业与我们一起开发新的疗法、实践新的生产方式,共同用更加高质量、高起点的方法推动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
在生物医药新赛道上“弯道超车”
新型疗法是生物医药产业的一条新赛道,相比传统的小分子药物,新型疗法立足于从“根”上着手,解决更多的肿瘤与罕见性疾病。科创中心内设有思拓凡全球首个GMP标准的新型疗法孵化器。
李蕾介绍:“客户可以带着项目过来做实验,体验思拓凡的新技术,与世界先进的生物医药制造方法接轨。”
在新型疗法上,中国是否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呢?李蕾对这个问题给予了肯定的回答。
“中国的生物药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有非常大的实践基础为我们的生物医药行业带来更好的发展。中国创新药的管线数量也已达到了世界第二位,所以我们相信在中国市场这样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中,一定是有机会来实现超越。这个超越不仅代表着行业的从业者更努力地工作来实现突破,也代表了中国这个生态系统的独特能量。”
思拓凡在中国走过了几个本土化的阶段,从早期聚焦商业与销售,到在中国设工厂,再到去年9月完成中国科创中心的揭幕。思拓凡希望能够通过这些业务与投资,多点连接中国的生物医药领域,更好地赋能中国的创新疗法,使药物能够尽快上市,满足患者需要。